陕西为果业大省,在面临苹果“倒茬”的挑战,核桃产业该如何“接棒”?让陕西对未来发展规划的重心将做调整。其中陕西核桃产业一旦兴盛,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而且能极大缓解“粮油争地”的矛盾,所以发展好核桃产业至关重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果业大省,面临苹果“倒茬”的挑战,陕西“一果独大”的现状亟待改变。而核桃种植加工这一“朝阳产业”,对农民增收、规模农业发展、缓解“粮油争地”等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苹果、核桃“二果屹立”,对未来的陕西农业意义非同一般。
苹果倒茬,核桃产业如何“接棒”?
长期以来,苹果产业是我省农村参与人数最多、对农民收入贡献最大的产业。然而,目前陕西的苹果树部分已经到了生长末期,病虫害难以控制、土地肥力和菌群均不适合新一轮的苹果种植,苹果“倒茬”的难题已经迫在眉睫。
核桃在陕西种植历史悠久,1958年,毛泽东曾说:“陕西商洛专区每户种一升核桃,这个经验值得各地研究。”当前,我省核桃产业以年均百万亩的速度递增,种植面积达到790万亩、产量66万吨,35亿元的产值已接近苹果的三分之一。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面临苹果产业大面积“倒茬”的新情况,陕西核桃产业的“替代式发展”如何?又面临着哪些难题,如何卓有成效地解决?已然成为一个新课题。
核桃“天然沃土”:高起点、规模化的现代农业
“‘懒庄稼’好务,在核桃公司上班还能顾上家,有不错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核桃基地工作的农民刘庆义说。
核桃作物的劳动量仅仅是苹果的1/10。绿皮核桃产量、价格均与苹果相当,利润空间相当可观。陕西黄龙县较早发展核桃产业,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27万多亩,2012年产值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3800元,在纯收入中分量已经过半。
作为核桃的优生区,陕西省从陕南绵延到秦岭北麓、渭北,西至宝鸡,东至韩城,海拔、无霜期、日照时数等自然条件,都造就了核桃生长的“天然沃土”。
早在2009年,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等五大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核桃作为五大干果之首重点扶持。2010年初,省政府又下达了《关于加快推进和改建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新建和改建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1051万亩,使之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陕西的核桃生产,已经从传统苹果生产的小农经济圈子里跳出。核桃产业,从发轫之初就起点高,规模化程度到位。大企业、大集团为主体的大规模连片开发,直接引入了国际一流栽培品种、生产技术、管理理念。
数万亩连片种植的核桃,每棵树都有对应的编号和“档案”。这样的标准规模化农业,诞生在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以来,这个公司投资近亿元,在蓝田、永寿、长武等地,连片种植核桃5万多亩,创立了国家级的核桃示范基地。
“15年前,我们就在蓝田引入了57个品种,进行驯化、种植。由于做这行时间长,公司被吸纳进了核桃产业标准委员会,制定的30多个企业标准,也为国家标准的出台提供了重要依据。”大统公司董事长封斌奎说。“很少有经济作物能像核桃一样,适宜于大规模机械化,极耐储存。在核桃树的底部还能种植多种中草药,形成梯次开发。青皮、硬壳、核桃仁、核桃枝、核桃木这些精深加工技术,也大有文章可做。”
在科技研发方面,该公司也颇有想法:核桃的精细加工、粉剂制作和陕西师大合作,育苗请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学者,核桃的采摘、脱皮、清洗、深加工等方面都大规模实施机械化作业。技术研发专业队伍在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树形修剪、疏花疏果、果实采摘等方面实行“量化管理”,有条有据,并取得多项核桃深加工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在公司的良种繁育基地中,引进和培育了新核桃品种十余个,年出售苗木价值4200多万元。
“六个核桃”的广告,随着陈鲁豫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在河北省,仅“六个核桃”公司和绿岭公司两家核桃加工企业,年消化核桃就近20万吨,产值近150亿元。位于山西省的裕源公司年出口干核桃2万多吨,创造7亿多元产值。相比之下,按照我省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核桃规模将达850万亩,全面进入盛果期的600万亩。从当前市场状况看,每亩核桃可增加农民纯收入600元以上,全省农民可增加收入36亿元以上。
当前,800万亩苹果所形成的“小森林”,已经明显地改善了陕西的生态小气候。核桃也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有的树种,在为苹果倒茬换代的过程中,亦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因而,国家已经将核桃等干果经济林作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纳入投资计划。
深加工的“肠梗阻”:政策技术仍需向核桃产业倾斜
虽然有着诸多有利条件,但目前我省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多年来,陕西苹果享誉国内外,对农民收入贡献最大,“过度依赖苹果”在农民中并不鲜见,而忽视了对核桃这个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产业培育。另外,生产方式由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到大规模连片开发,也缺乏主动性,被“实践推着走”。
“现在靠一家一户、牛拉人扛来种地已经不现实了。”榆林市榆阳区大纪汗村党支部书记张发民说。农民急于流转土地,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核桃产业的热情也在不断升温,然而我省大部分地区却缺乏具体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渠道。
另外,据省委政研室调查,我省没有与核桃产业发展配套的专门政策,将其定位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相比,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不够。全省每年对核桃产业只有5000万元的种植补贴资金,在偌大的产业面前,显得“杯水车薪”。对农民专业合作等中介组织扶持跟不上,土地流转不畅等,造成了核桃深加工、连片开发的“肠梗阻”。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还在于,陕西作为核桃重要产地,却拿不到定价权,这和深加工能力落后密不可分。2012年,陕西省干核桃总产量15万吨,基本上都是以原材料卖给山西、河北等省的加工企业。现有企业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不到20%,而且大部分局限于保质期很短的核桃油、核桃仁加工,或核桃青果剥皮、干果精包装,对核桃枝、核桃木、核桃皮等的加工利用几乎没有涉及。目前我省生产的核桃油保质期只有三个月,一旦超过保质期就会出现“哈喇味”问题。同时,在核桃药用领域技术研究仍处于空白。
技术扶持的滞后,也导致了核桃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先天不足”。先进的产品加工、品种研发、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人才培养等技术,还没有像苹果那样广泛运用推广。不少核桃品种的花期和霜期重叠,往往造成核桃大面积减产,保险公司也很少愿意插手核桃保险业务,群众预防霜冻还是沿用千百年来点柴草生烟火的传统办法,面对自然灾害往往束手无策。
缓解“粮油争地”:呼吁省级核桃产业发展规划亮相
与我省核桃产销的种种问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桃产业优良的市场前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核桃营养保健价值、医疗功效认识的深化,市场对核桃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核桃青皮、核桃枝等深加工技术难题已经攻克,核桃油、核桃青皮单宁、核桃活性炭、核桃木板等都很受欢迎,产业链条正在延长,国内和国际的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全球干核桃年产量达到150万吨,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从国内市场来看,核桃价格的增加幅度远超过核桃供应量的增加幅度。仅在西安市,剥皮鲜核桃价格就从2010年的6元至8元/斤涨至今年的15元至18元/斤。
省委政研室通过细致认真的调查,针对陕西核桃产业面临的种种问题,建议由省林业部门牵头,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参与,尽快制定《陕西省核桃产业发展规划》,把核桃作为继苹果之后的第二大产业、苹果倒茬换代的主要替代品、退耕还林后续项目的主打树种。应详细规划核桃产业种植布局,强化科技研发、加快土地流转、鼓励龙头企业进入、建立专业性核桃生产加工合作组织。
另外,如大统公司这样的“大户种植”模式也应该重点发展,积极引入和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核桃种植大户、专业性合作组织从事核桃种植及产业化经营。采取成立“土地银行”、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在种植大户与农户之间提供对接服务。在国家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
在核桃产业的科技攻关、遇到的“瓶颈问题”方面,专家建议,在陕甘宁三省交界、国家级核桃种植基地长武县,建设“核桃产业发展贸易中心”,主要开展全球核桃产业动态信息收集、行业管理、产品展销等。可由企业投资建设,政府在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把农民核桃作务技术培训纳入“人人技能”工程,提高农民种植技能。要通过多种措施、多种渠道努力实现我省由核桃“种植大省”向“加工大省”转变。可以参照国家退耕还林有关政策,在核桃种植初始5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并将核桃种植纳入生态建设补偿基金予以补助。
陕西核桃产业一旦兴盛,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而且能极大缓解“粮油争地”的矛盾。目前我国食用油年需求量为254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0%以上。要保证食用油供应安全,我国每年油料生产大概需要5亿多亩耕地,粮油争地矛盾突出。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实施木本油料发展战略”,核桃被正式列入国家油料安全战略。我省国土面积的2/3属林业用地,目前还有22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部分坡耕地有待开发。发展核桃主要占用坡地和山地,多属于林业用地,不会“与粮争地”,核桃用地置换出苹果种植占有的良田后,还将极大地增加基本农田面积。
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核桃种植、深加工,正呼唤着和煦春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