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果网-果蔬网欢迎您![会员登录][会员注册]咨询电话:029-87011916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广告招商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果蔬资讯 > 农业营销 >

不是有机农业太难,是你的心太贪!沱沱启示录

2014-01-13 17:47来源:品牌农业浏览: 评论(0)
 
近来有机食品圈又出事儿了:
1月7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报道沱沱工社的有机西红柿含有农药残留。对此,沱沱工社CEO杜非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致媒体与消费者的一封信》(见文章最后)
 
无论是真是假,不去追究(有机农人须当家中事一般处理)。
但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但见有机圈中,纷纷扼腕叹息,大多感叹有机之难做,有机之危机,有机之不信任。
 
我想说,一次的事件或许是偶然,但屡次出现的现象,背后必有一定的规律。堂主接触了不少有机农人,从小农户到上市公司,从认证有机到自然农法,从我的耳闻和观察来看,有机之难,是因你心太贪。
 
你若不信,我给你举
有机企业的“五大贪”:
 
第一贪,言必争第一品牌
健康安全的食品是大势所趋,而有机食品又正处在食品塔的最顶端。在国内群雄角逐,鹿死谁手还不知的市场机会前,由资本催促着创业者匆匆上马,在抢占第一品牌的道路上策马奔腾。
 
就在堂主身处的杭州,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2011年,看市场大好,资本催促着一家有机宅配企业为了抢占会员,在一个城市集中投入了几百万的广告,什么办会员送ipad活动,统统上。结果事实上,市场远没有想象中成熟,不但转化率极低,而且因为缺乏运营经验,会员急剧流失,先驱成了先烈。
 
“机会是有,但是不是你的?”
 
第二贪,贪在高价
我敢说,许多的传统农企的眼中,所谓有机,只是一种溢价工具。对有机农业的理解不深,认证市场的混乱,导致了有机标签成了他们将自己的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翻价格的工具。
 
堂主承认,真正的有机种植成本确实很高的,高在人工成本,而且除草要占去大部分。但我曾接触国内多名有机技术专家,据他们表述,第一,运用合理的有机技术,其实产能没有想象中那么低;第二,很多有机农场的成本高企,完全是因为浪费而引起,而非不可避免。
 
过高的价格,让有机食品在消费者面前形成刻板印象;反观,有机食品在欧美国家并没有那么高的溢价;企业为了追求过高的毛利,把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当成奢侈品来卖,造成销量过小,进一步又造成了生产损耗,使得企业盈利困难。
 
第三贪,过于丰富的产品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站在服务会员的角度,如果让会员不用再去菜市场或超市,自己的产品就可以完全满足他的需要——那该有多好,那样的商业模式该多有想象空间!
 
但事实上,从国内经营有机食品的环境来看,连做到供应家庭日常消费70%都很难。
 
难在哪里?
一方面,如果如此多的产品,都是自己种植,在会员有限情况下,成本何其庞大!
 
另一方面,如果产品采购,在诚信缺失的现在中国,处处都是风险,而我们企业的品控能力,真的如我们广告中所说的那样专业吗?如果从国外采购,成本就更好,选择余地就更少!
 
第四贪,总想一步到位
好像没有哪家企业没有说“从田间到餐桌”的。
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统包统揽,带来的是巨大的运营压力。十几个人的一个小公司,管理着一个农场系统,一个物流系统,一个营销系统,像是集团化运作一般,到最后却处处是漏洞。
 
其实没必要,死撑说自己的产品都是自产。采购的又怎样?如果品控做的好,采购的消费者就很难接受吗?
 
但说实话,哪怕是纯采购的供应模式,仍然要面对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头多,服务难得问题,不但供求平衡难,两头的物流都不好做。
 
第五贪,什么都想做
看看大伙手上的SKU,多得让人吓一跳;再看下,每个SKU的产出,都少得可怜;最后再想想,每个SKU的运营要求不同,少有合并同类项的,几乎都是要吓出一身冷汗。
 
农产品不是一个类别。青菜和猪肉,虽同叫农产品,但其运营的差别甚至比服装和电视都难,服装和电视机至少都是死的,青菜和猪肉却都是活物。
 
我给打个比方,如果开一家网店,同时卖电视机和服装,你能做得好吗?或者你有见过这样的网店吗?连天猫超市都没有在做这样的事情,而你却在干一件比这还要难得事。不摔你几个跟斗才怪啊!
 
每壶水都想烧开,结果一壶都没开,都成了鸡肋。
 
以上这五贪,你中了几刀?如果五刀都中了,你该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想想了。
我这没有你的专属解药,我这只有一句“多喝水”——
做农业要做减法!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用户名: